<menu id="ieaiq"></menu>
  • <dd id="ieaiq"></dd>
  • <menu id="ieaiq"><strong id="ieaiq"></strong></menu>
    <xmp id="ieaiq"><menu id="ieaiq"><tt id="ieaiq"></tt></menu>
  • <nav id="ieaiq"></nav>
  •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碳達峰、碳中和研究進展與綜述 | Engineering

    欄目:市場動態 發布時間:2023-05-15
    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簡稱雙碳目標)的提出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相關科學研究的支撐與指導。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簡稱雙碳目標)的提出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簡稱雙碳目標)的提出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相關科學研究的支撐與指導。現有研究雖從多方面對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一依賴于社會經濟系統化發展的命題進行了分析與討論,但研究龐雜而分散,因此有必要從歷史文獻中對這個重要命題進行系統回顧、梳理和總結,厘清相關研究發展脈絡,深入挖掘其中熱點和難點,凝練基礎科學問題,為后續研究明晰方向,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支撐。


    北京理工大學魏一鳴研究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7期刊發表了題目為《碳達峰、碳中和研究進展與綜述》的綜述性文章,構建了一套知識集成分析框架,通過對國內外1105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文獻進行匯總梳理,從時空維度追蹤領域內國際趨勢與發展規律,從技術維度剖析研究熱點及主題變遷,從行業維度挖掘支持雙碳目標的關鍵發力點。在此基礎上,文章凝練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并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行動方案、優先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對策建議。

    文章指出,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迄今面臨的最重大的環境問題,也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復雜的挑戰之一。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已較1850—1900年平均溫度升高了1.09 °C。由于溫室氣體(GHG)排放帶來的許多改變在數百年甚至近千年的時間內不可逆轉,尤其是海洋、冰蓋和全球海平面的變化。國際社會圍繞減緩全球變暖進行了多輪氣候談判,隨著《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一系列國際條約的通過和簽署,各國在減排問題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是多項研究表明,即使各締約方均兌現2015年《巴黎協定》中提交的國家自主減排貢獻(NDC)方案,全球平均溫升也可能達到3 ℃以上,無法實現2 ℃或1.5 ℃的溫控目標。因此要想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穩定在能實現地球可持續發展的水平,國際社會仍任重道遠。


    文章還表明,嚴峻的減排形勢使得未來全球各國溫室氣體可排放空間越來越小。IPCC評估報告指出,為實現將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低于工業化水平前1.5 ℃以內,各國需在205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即實現碳中和。全球已有124個國家在2020年11月舉行的世界氣候峰會前做出了碳中和承諾,其中大部分國家或地區承諾將2050年作為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節點,如歐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新西蘭、南非等。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也多次向國際承諾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文章通過系統分析總結碳達峰與碳中和相關研究,凝練面向碳中和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及戰略需求,對未來重點研究方向提出若干思考。


    以上內容來自:Yi-Ming Wei, Kaiyuan Chen, Jia-Ning Kang, Weiming Chen, Xiang-Yu Wang, Xiaoye Zhang. Policy and Management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A Literature Review [J]. Engineering, 2022, 14(7): 52-63.


    原文鏈接:http://www.engineering.org.cn/ch/10.1016/j.eng.2021.12.018


    琪琪av色原伊人大芭蕉